網(wǎng)站地圖
中國首家網(wǎng)上媒體 1995年 1 月 12 日創(chuàng)辦
社內(nèi)媒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正文
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強我種族,體育為先”
發(fā)布時間: 來源: 《留學生》雜志

  原標題:中國奧運先驅張伯苓:“強我種族,體育為先”

  7月26日,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中國運動員正在奧運賽場上爭金奪銀摘銅,與各國健兒一決雌雄。此刻,我們更加懷念“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

  張伯苓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的創(chuàng)辦者,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的一位創(chuàng)造者”,也是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首倡者。

  “自強之道,端在教育”

  張伯苓生于天津,他的父親久庵先生是天津有名的“琵琶張”,對科舉不甚感興趣,而吹拉彈唱無一不精。張伯苓5歲時父親給他開蒙,將經(jīng)書義理與人生處事結合起來,循循善誘,啟迪他自己領悟其中的真諦。

  張伯苓從小便有振興國家的遠大志向。1891年,15歲的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航海。在水師學堂,他遇見了自己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偉大的思想家和翻譯家嚴復。那時的嚴復是總教習,教給學生各種西方先進的理念和知識。

  張伯苓被分到駕駛班,專門學習輪船駕駛。按照學堂規(guī)定,每七日中,兩天修習漢文,如神諭廣訓、孝經(jīng)、論策等。另外五日則學習西學,包括英語翻譯、天文、地理、幾何、代數(shù)、微積分、駕駛、測量和演放魚雷等。

  體育課內(nèi)容豐富多彩,主要有擊劍、刺棍、木棒、拳擊、啞鈴、三足競走、跳高、跳遠、跨欄、足球、游泳、木馬、單杠、雙杠等。每天晚上,外國教習還要帶學生們訓演水師操法。在這5年中,張伯苓學習非??炭啵煽儍?yōu)異,體操成績?nèi)嗟谝唬樌厴I(yè)。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慘敗,18歲的張伯苓參加了這場戰(zhàn)爭。1898年,張伯苓在威海親歷“國幟三易”?!白詮娭?,端在教育”。那一刻,他決心棄戎從教。

  張伯苓退役從教的這一年,遇到了曾留學日本的嚴修。為了維持生計,他在嚴氏家館、王氏家館等私塾中任教。

  1903年,張伯苓毅然東渡日本,考察教育事業(yè)?;貒?,嚴修在與其深談后,決定將嚴氏家館和王氏家館合并為“私立敬業(yè)中學堂”,并聘請張伯苓為監(jiān)督(即校長)。1907年,學校遷至“南開洼”,因地名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1912年10月改名為“南開學校”。

  晚清廢除科舉制后,學子們紛紛投入新式學校,但是當時國內(nèi)大學匱乏,如果出國留學又耗資巨大,不是一般家境學生所能承受,為了培養(yǎng)人才,張伯苓等人決定在南開中學基礎上建立南開大學。

1917-1918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時的張伯苓。

  于是,嚴修與張伯苓先后赴美國考察大學建設,張伯苓入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研修教育。經(jīng)過一年多的學習,他把美國和日本的教育做了對比,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理論。他成績優(yōu)異,學校提出高薪聘請他留在美國,張伯苓毅然拒絕。

  1918年,嚴修和張伯苓從美國歸來,開始正式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南開大學宣告成立。

1919年,南開大學首屆招生96名,第二排右起第七人為張伯苓,第九人為嚴修,后排左一為周恩來

  奧林匹克精神倡導者和實踐者

  南開大學在很多方面敢于開風氣之先,編演話劇、重視體育更是南開的傳統(tǒng)。張伯苓把近代體育列入課程,在課外開展新式體育鍛煉。他跟學生們一起踢足球,帶學生到城外騎自行車,讓學生輪流練習啞鈴、棍棒、角力、跳高等。

  他主張學生應該德智體群全面發(fā)展,四育并進,體育與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盁o論在學校與社會,必須德、智、體、群四育并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他希望每個學生都有強壯的體魄和健全的精神。在此理念的主導下,張伯苓對南開學校的體育教學力量、體育設施及運動場地力求不斷完善,著眼體育組織和賽事的大力普及。

  為了提高體育教學和競技運動水平,張伯苓遍訪全國體育名家,重金聘請了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干事格林、饒伯森和董守義等來校指導,聘請韓慕俠教授中國武術。

  “強我種族,體育為先”,“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這是張伯苓當時大聲疾呼的口號。

  據(jù)英文版的《Tiantsin Young Men》記載,1907年10月24日,在天津第五屆聯(lián)合運動會閉幕典禮和頒獎儀式上,張伯苓就以《雅典的奧運會》為題發(fā)表了演說:“此次運動會的成功,使我對吾國選手在不久的將來參加奧運會充滿了希望。去年雅典奧運會期間,雖然許多歐洲國家奧運選手技術水準很差,得獎希望渺茫,但他們?nèi)匀慌稍S多選手參加。照此看來,我國應立即成立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隊。”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公開演說建議中國組建奧林匹克代表隊,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國人第一次正式回應奧林匹克運動。

  1908年,張伯苓赴美國參加世界第四次漁業(yè)大會,會后順路到英國考察教育,趁考察間隙來到第四屆奧運會現(xiàn)場,親眼感受并目睹了一幕幕動人的場景,成為第一位親臨奧運會現(xiàn)場的中國人。他帶著對奧林匹克的崇拜和對中國參加奧運會的夢想回國了。

  在他的影響下,1908年10月23日,南開學校操場的外墻壁上貼出3幅用毛筆寫就的大字標語,“什么時候中國能派出一位成績優(yōu)秀的運動員去奧運會?什么時候中國能派出一支優(yōu)秀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參加奧運會?什么時候中國能邀請世界各國到中國來舉行奧運會?”這就是流傳后世的南開“奧運三問”。

  1909年春天,張伯苓去歐洲考察,回國后,他又向學生們放映了倫敦第四屆奧運會的照片。從那時起,“奧運會”一詞開始在中國流傳。

  1910年,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成立,張伯苓被推舉為名譽會長。隨后,該會相繼加入了國際足球協(xié)會、國際游泳協(xié)會、國際草地網(wǎng)球協(xié)會等多個國際體育組織,并派觀察員出席觀看奧運會。

  191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上,南開學子、綽號“飛毛腿”的郭毓彬在“八百八十碼賽跑”和“一英里賽跑”兩個項目中挫敗日本選手,獲得了兩項冠軍。這是中國選手第一次在國際賽場上奪金。

  1920年,遠東體育協(xié)會和遠東運動會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批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與國際奧委會聯(lián)系的區(qū)域性國際體育組織。

  1932年,張伯苓積極聯(lián)系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征得同意后,張學良捐贈8000銀元,將人稱“兔子腿”的短跑運動員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派往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運會比賽,劉長春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見證并參與這一歷史時刻的張伯苓懸腕揮毫,激動地寫下:“智力競新,強國之鑒”。

  1945年,張伯苓組織召開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會議,決定申辦第十五屆奧運會。這是中國第一次嘗試申辦奧運會。

  第十四屆奧運會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辦。這時,中國代表團從最初的3人發(fā)展到了53人,比賽項目也發(fā)展到田徑、游泳、籃球、足球和自行車5個項目。

  此后多年,張伯苓曾任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華北體育聯(lián)合會、中華業(yè)余運動聯(lián)合會會長;先后發(fā)起全國運動會、遠東運動會、華北運動會,歷任賽會會長、總領隊、總裁判……他以終生的實踐傳播踐行奧林匹克精神,以輝煌的業(yè)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代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中國教育和體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部分資料參考張伯苓研究會、南開大學校史網(wǎng))


責任編輯:劉曉璇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